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特别的店铺组合:一半是卖着零食饮料的便利店,另一半则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,成了一个快递驿站。
当初,很多小老板们都觉得这是个绝妙的主意,便利店能给驿站引流,驿站能为便利店带来人气,这不就是“1+1大于2”的完美生意经吗?
可现实往往骨感得多。
不少店主发现,驿站这边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可这些人拿了快递扭头就走,别说买瓶水,连多看一眼货架的兴趣都没有。
便利店那边依旧冷清,驿站每天处理成百上千的包裹,挣的却是几毛钱一个的辛苦费。
这人气是有了,可怎么就转化不成实实在在的财气呢?
这个看似双赢的模式,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?
其实,要解开这个疙瘩,我们得先换位思考,站到顾客的角度想一想。
当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进店里,他的脑子里通常只有一个念头:“我的快递在哪?快点扫码,拿上就走。”在这个时刻,他是一个任务执行者,而不是一个悠闲的购物者。
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赶紧拿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包裹,回家拆开看看。
所以,你店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,在他眼里可能只是些无关紧要的背景板,甚至是他通往快递货架的障碍物。
指望他在这种“任务模式”下,能主动停下来逛一逛,买点什么,实在是有些一厢情愿了。
明白了这一点,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清晰了。
我们不能硬生生地去推销,而是要用更巧妙的办法,把“取快递”这件有点枯燥、甚至有点麻烦的日常琐事,变成一种更顺畅、更愉快,甚至能让他感觉“占了点小便宜”的体验。
核心就是要让他紧绷的“任务神经”松弛下来,让他有心情、有机会去看看周围,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消费的念头。
第一个可以尝试的改变,就是对店里的布局动动脑筋。
很多店铺的布局非常直接,驿站区域和便利店区域划分得清清楚楚,顾客从进门到取件台是一条直线,毫无阻碍。
这样虽然效率高,但也等于主动放弃了让顾客接触商品的机会。
一些聪明的店主开始反其道而行之,他们不再让路那么“好走”。
他们会把那几排高大的快递货架从墙边挪到店铺的中央,并排摆放,中间只留出一条仅供一人通过的狭长通道。
而取件扫码的地方,就设在这条通道的尽头。
这样一来,顾客进店后,唯一的路径就是走过这条被货架夹着的“长廊”。
如果前面还有一两个人正在排队,那他就会在这个空间里停留上几十秒甚至一两分钟。
人一旦闲下来,眼睛总得找点东西看。
这时候,通道两边的“风景”就显得至关重要了。
店主们会把最能吸引人的商品放在这里。
比如,一侧是摆满了各种冰镇饮料的冷藏柜,五颜六色的瓶子在灯光下冒着丝丝凉气,在炎热的夏天,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视觉诱惑。
另一侧,则是店铺里最受欢迎的零食,或者是正在做促销活动的商品堆头,那些包装鲜艳的薯片、巧克力,总能轻易勾起人们的食欲。
在这种半封闭的环境里,顾客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在这些商品上流连,本来没有购物计划,但在等待的过程中,随手拿一瓶冰镇可乐、一包零食,就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。
这个小小的改动,其实是利用了消费心理学,它延长了顾客在店内的有效停留时间,为激发冲动型消费创造了绝佳的条件。
当然,光有好的布局还不够,货架上摆什么东西,也大有讲究。
商品的选择,必须像一个精准的狙击手,瞄准顾客在那个特定场景下的核心需求。
一个刚下班、拖着疲惫身躯来取快递的年轻人,他此刻最想要的是什么?
可能不是一瓶红酒,而是一瓶能瞬间解渴的冰镇饮料。
所以,在取件高峰期,那些最常见、最大众化的冰镇矿泉水、可乐、果茶,销量往往会成倍增长。
有些店主甚至会在取件台的桌面上放一个小冰柜,里面只放几款时下最流行的网红雪糕,年轻人看到,很容易就会产生“顺便尝个鲜”的想法。
除了满足即时的口腹之欲,解决一些“燃眉之急”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
比如,在收银台旁边放一个精致的小盒子,里面备着创可贴、棉签、酒精湿巾、给手机应急充电的数据线等。
这些东西单价不高,但却是生活中随时可能用到的。
一个带孩子的妈妈来取快递,发现孩子不小心擦破了手,能立刻买到一张创可-贴;一个手机快没电的人,发现这里能买到一根充电线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这些细节上的周到,不仅仅是做成了一笔小生意,更重要的是在顾客心里建立起一种“这家店真方便、真贴心”的信赖感。
这种信赖感,才是能让顾客从“取件过客”变成“回头客”的关键。
最后,我们还得让驿站本身从一个单纯的“成本中心”变成“利润中心”。
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处理好和快递员的关系。
在很多店主眼里,快递员只是把包裹扔下就走的“工具人”。
但实际上,他们是连接社区居民和店铺的宝贵资源。
我们国家每年有超过千亿件的快递包裹在流转,这背后不仅有收件的需求,更有巨大的寄件市场。
而快递员,正是这个寄件市场的“流量入口”。
和快递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,其实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。
夏天为他们准备一桶免费的冰水,冬天提供一杯热茶,在店里留出一个小角落让他们能歇歇脚、给电瓶车充充电。
这些举手之劳的“小恩惠”,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,让他们觉得你这个驿站老板有人情味。
关系融洽了,合作自然水到渠成。
你可以和相熟的快递员谈一个简单的合作模式:你鼓励客户来我这里寄快递,每成功揽收一单,我分你一部分提成。
与此同时,我会给每一位来寄件的顾客一张便利店的九五折优惠券。
你看,这个模式对三方都有好处。
快递员为了赚取额外的收入,会主动引导自己的客户来你店里寄件,你的驿站寄件量自然就上去了,利润也随之增加。
对于顾客来说,在哪里寄件都差不多,来你这里不仅方便,还能拿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店折扣,何乐而不为?
而对于你这个店主来说,这张小小的优惠券,就是一个精准的引流工具,它成功地将一个“寄件人”转化成了便利店的“潜在消费者”。
这样一来,驿站不再是那个只出不进的“赔钱买卖”,而是变成了一个能持续为你带来新顾客的“发动机”,整个店铺的生意也就盘活了。
专业配资论坛,股票杠杆的平台,投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