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5日,中国天津突然成为全球焦点,俄罗斯、伊朗、印度三国外长罕见齐聚中国,参加上合组织外长会。这场原本常规的外交会晤,因印度的“破冰式”表态掀起巨浪:印度外长苏杰生当众承诺“中印非对手是伙伴”,并支持中国办好峰会。 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场会晤举行的同一天,美国正对俄罗斯下最后通牒:若50天内俄乌无法停火,将对俄征收100%关税,并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。 一边是美国挥舞关税大棒,另一边是中俄伊印的“紧急抱团”,一场围绕全球霸权的暗战已然打响。
7月15日,天津的天空阴云密布,但上合组织外长会现场却异常火热。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甫一抵达,便获得中国高层破格接见——这种规格在近年外交场合极为罕见。 更令人意外的是,印度外长苏杰生在缺席五年后突然现身,他在会后记者会上直言:“中印不是竞争对手,而是发展伙伴。 ”这句话直接引爆舆论,因为就在两个月前,印度还因边境冲突对中国强硬表态。
印度此番转向绝非偶然。 数据显示,2025年5月印度日均进口俄罗斯原油达210万桶,占其总进口量的45%,但美国500%的关税威胁让新德里坐立难安。更致命的是,中美已达成“暂缓关税”协议,特朗普政府将矛头转向印度等“中间国家”。 印度汽车产业因稀土断供陷入瘫痪,稀土进口90%依赖中国,而美国无法填补这一空缺。
美国的施压链正面临崩裂危机。 7月14日,特朗普在北约总部宣布:“若俄乌50天内不停火,将对俄100%加税,并制裁买俄油的国家。 ”但现实是,俄罗斯能源出口非但没受打击,反而找到新买家——印度以“折扣价”疯狂扫货,欧盟因制裁导致的能源短缺,甚至偷偷通过土耳其从俄进口石油。
伊朗更是直接挑战美国底线。 7月15日,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公开表示:“中俄伊会谈具重大意义。 ”就在三天前,伊朗刚用人民币结算一批S-400防空系统货款,绕过美元的意图明显。 更关键的是,伊朗核电站改造项目因美国制裁停滞两年,俄罗斯派出工程师团队“解围”,两国签署了《防务技术共享框架》,直接踩了美国的“制裁红线”。印度此次转向,本质是一场“经济自救”。 2025年6月,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30%关税,直接导致塔塔集团损失超20亿美元。 而印度军工企业因无法获得俄制发动机零件,多款战机生产线濒临瘫痪。 反观中俄合作带来的红利:中国向印度出口的稀土精矿,支撑着其电子产业;中俄联合研发的“香料之路”天然气管道,预计每年为印度节省120亿美元能源开支。
更微妙的是地缘博弈。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冲突中,俄罗斯和伊朗罕见同时表态支持印度。俄军向巴阿边境增派3000人部队,伊朗则出动海军封锁阿曼湾,迫使美国航母战斗群后撤。 这种“间接助攻”,让印度尝到了“站队中俄”的甜头。
美国的联盟体系正出现致命裂痕。 北约30国中,已有17国公开反对对俄石油制裁,德国甚至重启“北溪-2”管道谈判。 更讽刺的是,美国要求北约成员国承担军援乌克兰费用的提议,遭到土耳其、匈牙利等国抵制——这些国家宁愿用俄气发电,也不愿掏钱买美制“爱国者”导弹。
能源领域更是掀起“去美元化”浪潮。 俄罗斯与伊朗推出“石油换黄金”计划,印度用卢比购买俄油,沙特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升至35%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首次跌破50%,而人民币、卢布、卢比“新三角”占比突破18%。
尽管印度看似“倒向中俄”,但其摇摆本性仍未改变。 2024年美印签署的《关键矿产协议》,承诺向印度提供锂、钴等战略资源,换取稀土开采权。 美国智库报告显示,印度若加入“铁四角”,其GDP增速可能提升1.2个百分点;但若倒向美国,将获得芯片制造技术转移。
这种矛盾在稀土领域尤为突出:中国控制全球60%稀土精炼产能,而印度虽储量占全球38%,却因技术落后无法自主加工。 近期,中国突然恢复对印稀土出口,但附加条件是印度需用500万吨小麦抵偿——这种“资源换技术”的博弈,暴露出印度在霸权夹缝中的艰难处境。
#热点观察家#
专业配资论坛,股票杠杆的平台,投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